癌症病人發燒說明什麽原因,癌症患者發燒意味著什麽

本篇文章給大傢談談癌症病人發燒說明什麽原因,以及癌症患者發燒意味著什麽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詳情介紹:

為什麽會發熱?聊聊癌症發熱那些事兒

作者/ 河南省腫瘤醫院中西醫結合腫瘤科副主任、壹病區主任 高啟龍 博士

癌症晚期的病人,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發熱是非常常見的現象,有約2/3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發熱。

這時,患者及傢屬往往會非常恐慌,我就為大傢解讀為什麽會發熱?引發癌症發熱的原因有哪些?希望本篇文章能減輕大傢心中的恐慌。

首先為大傢介紹壹下:

人為什麽會發燒?

在人的大腦中有壹塊專門負責調控體溫的區域——體溫調節中樞,這個中樞有壹個確定的調體溫定點的數值(體溫調定點),就是正常體溫。如果體溫比設定的值低了,中樞會指揮肌肉抽動產熱,就是我們感覺到的寒戰,同時使外周血管收縮,皮膚上的毛孔收縮,減少散熱,慢慢的體溫又重新升回到設定好的那個值。如果體溫過高,中樞就指揮人體出汗,毛孔散開,毛細血管擴張,充分降溫,直到人體回到那個合適的溫度。

如果機體受到病原微生物的刺激,導致體溫調定點升高,那麽這時相對來說,原來的正常的體溫就偏低了。比如,壹個人感染了,他的體溫調定點先達到39度,隨之機體也達到39度,因為人體這臺精密的儀器認為,這個39度時候的代謝剛好能達到清除感染或者壞死物的最佳狀態。如果發熱消退,體溫調定點也隨之下降。

許多物質能影響到體溫調節中樞,比如細菌,病毒,支原體、衣原體等的入侵都會造成發熱,但這些微生物並不能直接刺激到體溫中樞。這些病原微生物入侵人體後,會被免疫係統識別、清除,在這個過程中,細胞會釋放出很多化學物質,比如白介素,牠們會刺激中樞,使體溫調定點上移,導致發熱。

發熱都是有害的嗎?

並不是!發熱並非壹種疾病,牠是壹種機體重要的防禦機制,中等程度的發熱可能有助於提高宿主的防禦功能,如:促進白細胞向感染局部聚集並吞噬病原菌、促進中性粒細胞數的升高及 T - 淋巴細胞的增殖等來對抗感染。

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放任發熱而不作為,體溫過高是機體向我們釋放的壹種訊號,當體溫高於 40 ℃ 的時候,與發熱相關的不良風險將上升 。高熱可明顯增加代謝率,引發過度免疫反應,引起酸堿平衡紊亂、細胞蛋白變性、組織缺氧、多係統損傷,甚至損傷中樞神經係統,出現意識改變。

體溫升高=發熱嗎?發熱到什麽程度需要處理?

正常成人體溫維持在 37℃ 左右,晝夜波動範圍 ≤ 1℃。腋窩測量正常值為 36~37 ℃,口腔測量正常值為 36.3~37.2 ℃,肛測正常值為 36.5~37.7 ℃ 。

某些生理情況也會出現體溫升高,如劇烈運動、月經前期、心理性應激等,稱之為生理性體溫升高。這種情況下的發熱是不需要用藥的。

臨床上通常將發熱分為以下四個等級:

低熱:37.3~38 ℃

中等度熱:38.1~39 ℃

高熱:39.1~41 ℃

超高熱:41℃ 以上

通常情況下,低於38.5℃的低燒是不推薦用藥的,醫生會更傾向於尋找發熱的原因,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同時建議物理降溫,如溫水擦拭等。但也不是壹成不變的,如果患者感覺渾身酸痛無力,寒戰等症狀非常明顯,就需要使用退熱藥物了。

癌症患者發熱的原因有哪些?

通常情況下,癌症患者發熱多為低熱(37-38℃左右),有些白血病和惡性淋巴瘤患者主要表現為發熱。

癌症患者發熱的原因有多種:

(1)感染性發熱

癌症患者往往免疫力比較低下,容易引發細菌、病毒、真菌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係統感染等。手術創口及各種導管(頸內靜脈、鎖骨下靜脈置管、腹腔腹水引流管、胸腔胸水引流管等)也有可能引發感染。

(2)腫瘤熱

腫瘤熱是腫瘤本身引起的,主要發生在惡性淋巴瘤、急性白血病、腎癌等,也可以出現在實體瘤的進展期,尤其是原發性肝癌和肺癌。

腫瘤熱有牠獨特的特點:首先,間歇性發熱,多為低熱,體溫在37. 5~38. 5℃之間,有時僅僅是患者感覺發熱,但體溫並不升高,患者全身症狀可不明顯;血液檢查,外周血中白細胞計數及中性粒細胞比值並沒有增多,抗感染治療無效,對解熱鎮痛藥反應較好。

引發腫瘤熱的原因有很多:

· 腫瘤生長迅速,腫瘤的血液供應跟不上其生長的速度,癌細胞發生壞死,壞死的組織被人體吸收而發熱,俗稱吸收熱。

· 癌細胞刺激後,機體的白細胞向腫瘤組織浸潤聚集,產生致熱原,使體溫調節失效而發熱。

· 食道癌,肺癌,縱膈腫瘤的患者經過放療後,可能出現放射性肺炎而發熱。

(3)藥物熱

某些化療藥物,如順鉑、博來黴素、幹擾素等,牠們常見的副作用就有發熱。有些患者輸血、輸註白蛋白等也可能會出現發熱。藥物熱壹般停藥後會緩解。

高啟龍博士提醒大傢:發熱是癌症常見的壹種症狀,其原因有很多,患者及傢屬不要恐慌。

在住院期間,醫生會嚴格監控患者體溫,出現發熱也會積極尋找原因,對癥處理,患者及傢屬需要做的就是相信醫生,按照醫生所說去執行就好了。

手術後及置管後出院的病人,如果出現突發高熱,可能是感染引起,壹定不要害怕麻煩,要及時與醫生聯係,進行處理。

癌症患者“躲不過”的各類發燒,可能成為免疫治療成功的關鍵

發燒,就如同壹場夢魘籠罩在癌症患者的身邊,讓患者們無所適從。

在抗癌的漫長戰役中,發燒可能是癌症患者最常見,但同時也是最不願意見到的壹種並發癥了。由於癌細胞對人體的肆意破壞,可能會有五花八門的原因導致患者出現發燒的情況。但無論是哪壹種情況,都意味著麵對癌症壹場新的“戰鬥”打響了。

癌症患者的發燒,可能存在以下幾種情況:

1、藥物燒

部分抗癌藥物會直接引起患者發燒,稱為藥物燒。藥物燒的特點非常明顯,通常在用藥後的壹天內就會出現,表現為患者出現怕冷、寒戰,繼而發燒,體溫可達38℃-40℃,給予物理降溫、解燒鎮痛藥處理後多可緩解,嚴重者可給予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

2、“癌燒”

第二種癌症患者最常見的發燒症狀被稱作“癌燒”,也是我們最為束手無策的壹種發燒類型。這是因為腫瘤壞死釋放壹些抗原物質而引起發燒,這種發燒多數在下午時較為明顯,患者體溫在38℃左右,部分達到39℃,可出現持續高燒不退,使用退燒藥物體溫可暫時恢復正常,但藥效過後仍會反復發燒。壹旦出現此類發燒,意味著病情進入了持續發展階段,衹有控制腫瘤後才能退燒。(註意,這里非常重要,是後文的重點)

3、感染燒

感染燒是癌症患者們最不願意見到的發燒類型。由於癌症患者免疫力低下,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容易有感染的情況發生。

感染性發燒壹般表現為體溫升高、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伴隨症狀根據感染部位的不同而有差異,如呼吸道感染常伴咳嗽、咳痰;消化道感染常伴腹痛、腹瀉等。壹旦發現癌症患者出現感染症狀,不能盲目使用退燒藥物,以免掩蓋病情;應該盡快到醫院留取血液或痰液標本進行培養,進行相應抗感染治療。針對感染症狀,患者必須盡快控制感染,避免感染擴散及加重。

除了以上三個主要原因外,癌症患者們可能麵臨的發燒情況還有很多種,每壹次發燒的來臨,都意味著患者們將要迎來壹次挑戰。

這樣聽起來,發燒似乎就是人體內的壹隻“過街老鼠”,特別對於癌症患者而言,是千方百計要避免出現這個問題的。

真的如此嗎?正所謂禍兮福所倚,給癌症患者帶來危機的發燒,有時反而能給患者們帶來免疫治療中的機遇!

事實上,發燒是人體的壹種重要的“自我保護”機制。通俗說來,發燒能夠調動人體“沈睡”的免疫大軍,直接抑制感染病原體的增殖,同時促進適應性免疫T細胞遷移至感染部位,分化為效應T細胞,分泌大量細胞因子抑制感染及其他症狀的發展。

拋開這些復雜的醫學術語,壹句話總結就是:發燒能夠幫助提昇人體免疫效應,更好的應對感染及癌症等疾病症狀。再簡單壹點來說,發燒能夠幫助人體消滅癌細胞!

這個看似簡單的結論,實際上科學家們花了不少精力才搞清楚其中的原理。近日,由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免疫生物學和表觀遺傳學研究所的Erika L. Pearce教授的研究團隊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PNAS》中發布了壹篇論文,證實了發燒將增強CD8+效應T細胞的線粒體質量和代謝活動,上調線粒體翻譯能力,從而使這類細胞的抗腫瘤能力顯著增強。

復雜的研究過程我們就不再贅述了。研究人員在臨床研究中進行了壹次驗證:將39℃(發燒狀態)的小鼠免疫細胞與37℃(正常狀態)的小鼠免疫細胞同樣註入患了白血病的不同小鼠體內,結果發現接受39℃(發燒狀態)免疫細胞註射的白血病小鼠生存率顯著提高。給這個實驗結果為臨床結論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

發燒能幫助抗癌。現在我們回到癌症患者本身,對於發燒這個不良反應是不是不再那麽痛恨了?發燒代表著我們的身體正在拚盡全力與癌細胞做鬥爭,隻是被狡猾的癌細胞耍的團團轉。

這個時候,我們抗癌的殺手鐧免疫治療藥物,PD-1抑制劑就要隆重登場了。前文提到過,癌症患者之所以反復出現“癌燒”,就是因為癌細胞釋放了大量抗原物質,刺激人體免疫全力運轉的反應,但狡猾的癌細胞通過壹層偽裝蒙蔽了人體免疫細胞的追殺。

舉個形象的例子,癌細胞大量釋放的抗原物質就像我們體內的壹場警報。警報刺耳的響起,免疫大軍們迅速集結在身體中快速巡邏起來;而狡詐的癌細胞們穿了偽裝衣,興致勃勃的在壹邊“圍觀”。這樣就形成了壹場惡性循環:癌細胞越來越多的抗原物質釋放,導致人體免疫越發高速運轉,由於癌細胞的偽裝機制無法準確剿滅,隻能坐視癌細胞的不斷發展……

這個時候,壹旦撕掉癌細胞偽裝的PD-1抑制劑出現,高速運轉的免疫大軍馬上就能把在旁圍觀的癌細胞們“壹鍋端”,從而大幅提昇免疫治療的療效。在臨床上,有部分回顧性數據證實出現“癌燒”狀態的患者PD-1治療的有效率更高。

所以,當癌燒始終出現反復,也是壹個提醒我們的信號:或許使用PD-1抑制劑,能幫助患者更好的抗癌。當然,發燒也不是越多越好,感染對癌症患者來說非常致命,壹旦出現發燒的情況,患者們要第壹時間進行排查,排除感染性發燒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