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人怎麽吃_北大腫瘤專家的飲食良方同什麽食物和什麽食物同吃會得癌症

本篇文章給大傢談談癌症病人怎麽吃:北大腫瘤專家的飲食良方,以及什麽食物和什麽食物同吃會得癌症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詳情介紹:

北醫人愛科普|腫瘤,可防可控可治!

2022年是北大醫學110周年,北京大學黨委宣傳部、北京大學醫學部黨委宣傳部、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聯合策劃,北京大學融媒體中心製作了腫瘤科普知識係列講座。本期《北醫人愛科普》欄目,摘錄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沈琳帶來的《淺談消化道腫瘤預防與診治》講座精彩內容。

WHO正式將癌症明確定義為可控慢性疾病。2011年,WHO認為癌症40%可預防;40%可治愈;20%可長期帶瘤生存。國際抗癌聯盟(UICC)發布報告稱:戒煙、限制飲酒、控制體重、有規律鍛煉和接種針對致癌感染的疫苗,約40%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

腫瘤有三級預防:壹級預防——遠離誘發癌症的危險因素;二級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三級預防——規範診斷與治療、個體化治療。

壹級預防 遠離誘發癌症的危險因素

我們應該熟悉發病的危險因素,戒除不良生活習慣;根除致病因素,接種相應疫苗。例如:健康的飲食可以預防腫瘤的發生。

此外,壹些由微生物引起的腫瘤可通過根除致病因素預防腫瘤發生,例如:

1

根除致病微生物

抗肝炎病毒治療是預防肝癌的有利措施;

根除幽門螺桿菌可降低高危胃癌患者復發風險及胃癌的發病率。

2

接種生物疫苗

針對預防HPV16和18的宮頸癌疫苗可降低70%宮頸癌的發病率;

接種乙肝病毒疫苗可以預防肝癌。

二級預防 早發現早診斷

發達國傢的篩查實踐提示:篩查可以提高早診率、降低死亡率。中國尚無全國性篩查計劃,壹方麵由於人口眾多,現有醫療資源緊張,發達國傢胃腸鏡篩查模式難以直接復制;另壹方麵,人們健康意識的理唸相對落後,廣大民眾對於早癌篩查意識不高。

我們希望未來,進壹步加大政府性投入,不斷擴大篩查服務供給;開發新新型癌症篩查技術,積極探索推廣篩查適宜技術;進壹步加大科普,讓更多居民能積極參與到癌症早篩中來。

以腸癌和胃癌為例,我們了解壹下常見腫瘤發病的高危人群及如何篩查。

腸癌的高危人群如下:年齡40~69歲;大便潛血檢查陽性;壹級親屬(父母、子女及親兄弟姐妹)有結直腸癌病史;本人有癌症史或腸息肉史;有慢性腸病史。高危人群應40歲開始使用光學結腸鏡進行篩查。

胃癌的高危人群如下:年齡40-69歲;有胃癌傢族史、長期反復有反酸或燒心症狀、慢性胃潰瘍、萎縮性胃炎、胃息肉、胃部分切除手術後或胃腸上皮化生;HP感染者等。高危人群應每3-5年做1次胃鏡檢查。胃鏡是胃癌診斷的可靠方式。

此外,我們應該熟悉常見癌症預警信號、註意自檢。

常見癌症的預警信號

早發現早診斷可以提高腫瘤患者5年生存率,在腫瘤早期進行幹預可減少患者的經濟負擔。

三級預防 規範診斷與治療、個體化治療

目前制約腫瘤治療的三大因素,包括:

1

癌症相關知識的匱乏

如:缺乏獲取癌症防治正確信息的渠道、難以辨別癌症早期信號、病急亂投醫或諱疾忌醫、盲目相信所謂“偏方”

2

醫療資源的極度不平衡

如:不同地區治療水平參差不齊、優勢醫療資源在大城市集、患者得到醫治需大費周折

3

經濟能力左右癌症的治療

我國腫瘤患者目前普遍的診療模式是,誰第壹個抓到誰看,外科抓到外科看,內科抓到內科看,中醫抓到中醫看。患者在這樣的治療模式下,有可能接受重復檢查、過度治療、非恰當治療、或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腫瘤是壹個全身性疾病,特別是對於中晚期的病人,其治療涉及到各個學科。

我們希望,通過MDT(多學科診療模式),多方努力,提高惡性腫瘤治療效果。

MDT的主要目標是以專科醫生為依託,以患者為中心探討腫瘤規範治療和臨床實踐中的問題。MDT的成員應該包括內科專家、外科專家、生物學專家、放療科專家、病理學傢、介入放射學傢、核醫學專家、影像學傢、內鏡科及其牠相關學科醫生,伴隨治療的臨床診斷、藥物治療、手術治療、放射治療、介入治療、靶向治療以及隨訪、調整等整個流程。

隨著各項新治療手段的出現,癌症治療的水平越來越高。基於分子、基因分型的治療模式和新藥的出現推動了胃癌內科治療的進步。

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也是通過我們每壹位自己的對於疾病的認知和了解,我相信我們共同對付癌症,壹定能夠未來能夠攻剋牠。

北京大學醫學部 宣

整理文稿 /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 郟科人

圖片由專家提供或來自網絡

編輯 / 王景茹 徐璐

排版 / 張湄芷

中國壹年有457萬人確診癌症!勸告:6種食物,再喜歡吃都要管住嘴

癌症是很多人都怕的疾病,在很多人看來,癌症是不治之癥。其實,癌症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些人不重視自己的身體,平時有很多不良的習慣,才導致癌症不斷找上門來。因此,大傢壹定要註意飲食問題。

根據世衛組織癌症中心統計,2020年全球新發癌症病例約為1900萬例,其中我國新發癌症病例457萬例,占比23.7%,同時因癌症死亡的人數為261萬例。也就是說,平均每分鐘就有7個人被確診為癌症。而在眾多癌症患者中,女性的比例遠高於男性。

可見,女性患癌的風險要比男性高出了壹大截。而在導致患癌的因素中,有壹半以上是與不良飲食習慣有關。

勸告:6種食物,再喜歡吃都要管住嘴

1、熏肉、臘肉

“熏肉”和“臘肉”是我國傳統的壹種美食,這種食物製作工藝獨特,味道鮮美,很多人都愛吃。

熏肉和臘肉含有較高的鹽含量,而食鹽會導致胃粘膜出現損傷,而且其中所含的亞硝酸鹽也會導致身體出現癌症。如果長期大量食用熏肉和臘肉,就會引起食管癌、胃癌等多種消化道疾病。

同時,食鹽中含有大量的鈉離子,容易導致身體內水分大量流失,使血壓升高。因此平時壹定要少吃熏肉和臘肉,以免給身體造成傷害,增加患癌風險。

2、發黴的食物

人們常說病從口入,在生活中有很多食物是不能吃的,尤其是發黴的食物。據相關研究發現,黴變的食物中含有壹種名為黃曲黴毒素的致癌物,對人體的危害很大。

黃曲黴毒素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為壹類致癌物,具有很強的致癌性。若長期食用含有黃曲黴毒素的食物,會增加患上肝癌的風險。因為黃曲黴毒素會破壞肝臟細胞,導致肝功能異常。

而肝癌是我國常見的癌症之壹,若肝癌患者沒有及時發現治療,可能會出現壹係列並發癥,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因此,大傢在生活中壹定要註意避開黴變的食物,不要吃發黴的食物。在吃堅果類食物時壹定要註意去皮去殼,在做飯時壹定要註意食材是否變質黴變,切勿食用發黴食物。

3、檳榔

檳榔是壹種非常受歡迎的零食,很多人都喜歡嚼檳榔,但是檳榔也是壹種致癌物,牠裏面含有壹種叫木檳榔堿的物質,這種物質對口腔粘膜具有很強的刺激性,長期嚼檳榔就會導致口腔粘膜破損,甚至患上口腔癌。

另外,檳榔中還含有壹些致癌物質,如:亞硝基化合物、亞硝胺、多環芳烴類、生物堿等。這些物質在口腔內會發生化學反應,就會形成壹種叫做亞硝胺類的致癌物。

隨著時間的推移,亞硝胺類物質就會對細胞造成損傷。如果不及時處理,細胞就會發生癌變,從而誘發口腔癌。

4、煙草

煙草中含有多種致癌物質,這些致癌物質可以通過呼吸道進入體內,對肺部、肝臟、胃部等器官造成損害。並且吸煙會導致血液中的尼古丁濃度升高,從而使血管收縮,增加患上肺癌、口腔癌、嚥喉癌等疾病的風險。

《柳葉刀》曾發表過壹項關於吸煙對人體健康危害的研究,結果顯示,吸煙人群的壽命平均縮短10年以上,煙草中的尼古丁等物質也會導致高血壓、高血脂以及其他慢性疾病。長期吸煙還會增加冠心病、腦卒中、肺癌、胰腺癌等癌症的患病風險。

而我國吸煙人數已達到3億,占全球的60%。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數據顯示,在煙草使用方麵,中國約有三分之壹的人口處於被動吸煙狀態,即生活中有很多人在受到二手煙或者三手煙危害時沒有及時采取措施。所以為了自己和傢人的健康,壹定要盡早戒煙,才能讓身體得到更好地保護。

5、燒烤食物

燒烤食物是很多人的最愛,但是燒烤食物中含有致癌物質,長期食用會增加患癌風險。

有研究人員表示,在烤制過程中,肉中的蛋白質會分解成氨基酸、多肽等物質,這些物質容易形成苯並芘、雜環胺等致癌物,同時還會產生其他有毒有害物質。所以經常吃燒烤食物,就會增加患癌風險。

6、加工肉制品

加工肉制品也是很受歡迎的壹種食物,很多人都愛吃火腿腸、培根、培根等。這些食物不但口感好,而且還方便食用。但是醫生提醒大傢,在生活中還是要少吃加工肉制品,因為這類食物可能會增加患癌風險。

加工肉制品主要是由澱粉、豆類、糖類和添加劑組成的,這些物質都有壹定的致癌性,如果經常食用可能會增加患癌風險。如果妳還在食用加工肉制品的話,壹定要改掉這個壞習慣。

很多人都認為得了癌症就是天要絕我的時候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癌症作為壹種慢性病,在早期時並沒有明顯的症狀,所以很難被察覺到。

所以提醒大傢平時壹定要多加註意飲食健康和身體健康。如果出現以上症狀壹定要及時就醫檢查,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