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理報告是陰性還是陽性還有癌症病理報告多久出

本篇文章給大傢談談癌症病理報告是陰性還是陽性,以及癌症病理報告多久出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詳情介紹:

超實用!壹篇文章教妳讀懂病理報告單,再也不怕看不懂

病理科 簡單來講就是做診斷的,內科外科醫生在前臺,病理醫生在幕後。

內科醫生眼中的世界

外科醫生眼中的世界

病理科醫生眼中的世界

病理科是確診疾病的關鍵,病理能給臨床治療提供有效建議,後期醫生所有的治療方案都是根據病理報告上詳細的信息來決定的。

病理科

很多臨床檢查、影像學檢查等對多數病人的診斷隻是壹個篩查的過程,牠能提供印像或懷疑是什麽病而最終的確診則需要將人體組織通過活檢,或外科切除方法取出來送往病理科由病理科的技術人員做相應處理。由病理科醫生在顯微鏡下觀察並分析最後發出診斷報告給臨床治療提供建議。

NO.1

“免疫組化”

是輔助常規染色檢查的壹類更特異的染色檢查。比如需要進壹步給腫瘤分型,或進行靶向治療時,與腫瘤特性有關的標記就需要用壹些特殊的抗體進壹步染色。

▲玻片樣本

通常需要在組織切片上加上壹種相應的抗體,針對性地染出來後,判斷該標記是陽性或陰性,對腫瘤的分型和預後提供壹定幫助,所以這是病理檢查中壹個很重要的環節。

NO.2

活檢 穿刺

病理科拿到的是標本,包括活檢標本或手術切除標本。

活檢是取自人體病變非常小的壹塊組織,切除壹般是治療性的,將整個病變切下來。 這兩種標本送到病理科後,經過處理、制片、觀察發報告。

活檢或切除本身不是病理檢查,隻是給病理檢查提供診斷的材料。

穿刺是活檢的壹種,其應用取決於患病的部位和病變的性質。

表淺的部位可以直接用切除的方法來做;比較深的部位可以通過腹腔鏡取材料。甲狀腺、乳腺,還有深部的組織比如肝臟、胰腺等,都可以用壹根細針反復穿刺,獲取診斷材料。

穿刺可避免對器官造成過度損傷,而且更容易取到病變組織。

NO.3

病理報告

病理的檢查過程包括壹係列技術處理、制片和隨後的顯微鏡觀察,需要非常小心仔細。

1、組織固定

活檢小標本需要在中性福爾馬林里浸泡4-6個小時,切除標本更長。

2、脫水

需要足夠時間、幾小時或過夜。如果脫水時間不夠,對後麵的包埋制片質量都有影響。

3、用石蠟包埋脫水後的組織

先溶解石蠟,將組織仔細按合適方向擺好冷卻、形成所謂的石蠟塊。

4、切片

在特殊的切片機器上切出很薄的切片,平坦擺放於特制的玻璃片上,進行後期係列的化學處理。

5、染色前處理

6、染色

沒有染色的切片無法在顯微鏡下觀察。染色後,病理醫生才可以在顯微鏡下看組織是否有異常,考慮具體是什麽病。

7、進壹步分類

有些病需要進壹步分類。每個病的治療方法、用藥都不壹樣。

8、分析

整個過程下來需要兩到三天。醫生拿到切片後需要觀察分析,如果診斷明顯,就能馬上發報告。

診斷不直截了當的或不明顯的病例、可能要再做壹種染色,比如免疫組化,這個過程壹般最少需要壹天。所以出病理報告快的2~3天,慢的要3~5天。

為什麽有的人拿到病理報告後,還要做二次檢查?

1、每個器官、部位的腫瘤的都有不壹樣。切除腫瘤後需要更完整地判斷牠。

2、部分特殊的活檢組織太小,標本有限,如需要做進壹步的分子檢查或免疫組化、 原始組織不夠、則需要再次活檢。

3、腫瘤治好後又復發或轉移了,也需要重新做檢查。

NO.4

腫瘤的診斷標準

腫瘤壹般都會有臨床表現,每個腫瘤的表現不壹樣,有些是病人身體不舒服,有些是在體檢時通過影像學看到有陰影等。

有臨床表現的患者則需要進行進行進壹步的影像學和化驗檢查,並提出初步結果。 但最終的診斷是要進行組織切除或穿刺拿出來,病理看完後才能確診。

如果是惡性腫瘤就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以及腫瘤的部位、類型、分型、分化程度等來考慮治療方案。腫瘤最終的確診壹定需要病理標準。

NO.5

醫生如何判斷繼發性腫瘤和原發性腫瘤

判斷腫瘤的部位或細胞起源的重要因素:

1、腫瘤在顯微鏡下的形態學

80%的腫瘤可以這樣判斷,少部分需要做免疫組化提供進壹步的信息再進行判斷。

2、兩個部位的腫瘤拿來做對比

3、多數腫瘤都有壹定的生物學行為特徵性

例如腸道向肝臟轉移很常見,但肝臟向腸道轉移非常少見。

NO.6

帶“癌”字的疾病都很兇險嗎?

不壹定。癌有很多不同的類型、分級、分期,每個癌的大小和發現的時期不同、則臨床預後均有差異。

例如患者有壹塊大的腸息肉,切除後在病理檢查顯示有壹個很小的癌,雖然病理報告為腸道腺癌,但息肉被完整切除了,如果浸潤的深度很淺,沒有其他特別的危險指標比如淋巴管侵犯、後麵就不需要任何治療,基本不會有復發或轉移的風險,隻需要隨訪觀察就行。 雖然是癌,但可以考慮為治愈。

腫瘤患者復診時為什麽壹定要攜帶病理報告?

溫馨提醒:”腫瘤患者就診時要帶齊病歷資料,尤其是術後復診時要攜帶病理報告、出院小結“!

這個提醒筆者在以前多次提到過。近2月來,筆者碰到了多例患者病歷資料不全或不知道病理結果而發生診治或術後隨訪不規範的情況。筆者覺得有必要再強調壹下!

病理報告的重要性

1、定性分期:病理診斷報告是腫瘤診斷的“金標準”,判斷腫瘤的良惡性,如同法官判案。專科醫生可通過腫瘤的浸潤程度、淋巴結轉移情況可評估腫瘤風險度、病理分期。

2、指導治療:病理診斷是指導治療的重要依據,通過對腫瘤的類型、分級、分期結合分子水平(免疫組化和基因)檢測等確定腫瘤的病理分期、危險度,可確定適宜的綜合性診療方案。

3、評估預後:病理診斷是預測患者預後的主要指標,如組織分級、腫瘤浸潤及淋巴結轉移情況、KI 67等可以評估腫瘤復發風險,並可指導術後隨訪檢查間隔及檢查項目等。

(病理診斷報告)

就診沒帶病理診斷報告會出現什麽風險?

1、沒有病理報告會影響診療方案的判斷:

最多見的是外院手術後的甲狀腺癌患者,隻知道患甲狀腺癌,過來就要求查個甲狀腺功能、問藥吃的夠不夠!但筆者詢問患者甲狀腺癌組織分型、癌竈大小、多發還是單發、是否累及包膜、淋巴結是否轉移。。。同時詢問患者是否知道術後隨訪檢查間隔及檢查項目。。。患者壹問三不知!唉!甲狀腺癌有分化癌、髓樣癌、未分化癌等不同類型,而且甲狀腺分化癌的復發風險依據病理結果分為低危、中危、高危,處理不同(如有的需要I131治療),TSH控制水平、術後隨訪檢查也依據復發風險而不同。

其次是外院手術後的乳腺癌患者,過來就配藥,如”醫生,配3盒來曲唑“,筆者不建議患者這麽做,因為沒有提供病理報告有可能存在錯誤治療!乳腺癌根據組織學、分子分型、基因檢測而有多個亞型,診療方案存在原則性不同,同時在倡導乳腺癌全周期、全方位診治理唸的現代,專科醫生除根據病理報告制定近期診療方案外,還需要兼顧應對幾年或十年後可能復發的診療方案。筆者碰到過未絕經HR+乳腺癌患者被應用氟維司群或AI的、應用AI而未評估骨密度及補充鈣劑的,周三碰到壹例T2N1M0HR+老年乳腺癌患者要求配依西美坦,該患者已完成化療、放療,目前內分泌治療中,伴四肢酸痛,但化療隻應用了4個周期EC、未檢測骨密度、未補充鈣劑。如果不是筆者堅持要患方提供外院的病理報告,還發現不了這些錯誤。

2、沒有病理報告會影響術後隨訪檢查:

沒有病理診斷報告容易讓醫生忽視轉移風險,誤判隨訪檢查時間與項目。如本周二就診的壹位保乳術後近2年患者出現保乳區疼痛,筆者詢問病史才發現近2年來除了查乳腺B超、腫瘤指標外,竟然沒檢查過肺CT、肝B超、乳腺鉬靶或MR,筆者獲取病理報告發現患者為三陰性乳腺癌,該類乳腺癌3年內的復發風險很高,需要加強隨訪檢查。

還有些傢屬向患者隱瞞了患癌的事實,這種情況以甲狀腺癌患者為多,患者隻知道是”良性“的,但筆者在詢問手術切除範圍、術後吃藥情況而發現患者是甲狀腺癌患者,且普通存在術後隨訪檢查不規範,壹般隻查甲狀腺B超、甲狀腺功能。其實,癌症已納入慢病範圍,尤其是甲狀腺癌、乳腺癌已屬可治愈癌症,完全可以將真實信息告知患者及醫生,以制定合理的診療隨訪方案,而隱瞞患癌病史容易讓醫生誤判用藥劑量、隨訪檢查,增加復發轉移風險。

就診隨帶病理診斷報告吧

鑒於腫瘤綜合性治療涉及手術、化療、放療、靶向/免疫治療等,是壹個長期過程,甚至可能在幾年或十年後遭遇復發。因此,筆者建議患者壹定要妥善保管好病理報告及首次治療病歷資料(包括手術記錄、用藥記錄等)、每次治療檢查檢驗資料,還需要讓手術醫院保存好病理標本,以便萬壹病情復發時,新發竈病理活檢與原來病理標本進行對比,以確定是復發或轉移、還是新發腫瘤。

所幸,現在更多的患者已重視病理診斷報告,本周二接診甲狀腺癌術後患者,攜帶了病理報告、手術記錄,根據病理報告評估復發危險度分層是中危,TSH控制於0.1-0.5mU/L之間就行,但筆者結合手術記錄描述,筆者建議患者TSH控制於0.1mU/L左右更合適。

最後再次提醒,為了方便制定適宜診治方案,避免延誤病情,請患者攜帶病理資料、病歷資料到專科醫生處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