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电疗能活多久,以及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新华社东京8月8日电(记者华义)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8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日本全国各类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平均为66.1%,其中前列腺癌和乳腺癌超过90%,胰腺癌仅为不到10%。
该中心当天公布的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统计对象是2009年至2010年日本277个医院确诊的约57万名癌症患者。与上一年统计相比,各类癌症5年生存率平均数提高了0.3个百分点。其中,男性患者5年生存率为62.7%,女性为70.7%。此外,癌症患者3年生存率平均为72.1%,比上一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
5年生存率是指癌症患者在治疗后生存5年以上的比例。癌症经过治疗5年后再复发或转移、扩散的比例很小,可被认为痊愈,所以5年生存率是医学界通行的评估癌症疗效的指标。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西方一些国家仅次于肺癌。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平均寿命的延长,以及医学诊断技术的提高,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有资料显示,我国前列腺潜伏癌的发生率,在70岁以上人群中高达25%,让许多男性忧心忡忡。近日的徐克成专家门诊,就来了这么一位殚精竭虑的80岁前列腺癌患者。
八旬老翁“压力山大”
“别人给了本书我,上面说这病的五年生存率只有15%,一般两三年人就没了。搞到我精神压力非常大。”韩老先生愁眉不展道。两年前,他因尿频尿急等不适到医院检查,发现PSA(前列腺特异抗原)为18ng/ml,此后随访,PSA持续升高,今年7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穿刺活检,确诊为前列腺癌。
“确诊后我爸的思想包袱非常重,一天到晚就看书研究病情,还做笔记划重点。有时吃了点什么东西,隔五分钟突然想起‘糟糕,这是寒性的食物’,便懊恼不已。”韩女士介绍,为了让父亲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以及开展后续治疗,她带着父亲专程从河南飞到广州找徐克成教授。
手术做还是不做?
徐克成教授表示, PSA为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标志物,不过,PSA上升不一定等于前列腺癌,前列腺良性增生、发炎或接受尿道手术后,都会令PSA上升;体检发现PSA上升,八成只是因为前列腺良性增生而成,所以先不要自制恐慌,乱了阵脚,建议患者定期随访。
随访如果发现持续升高的,有必要做穿刺活检确诊是否前列腺癌。他介绍,这种癌症英文里有“Waiting for”的说法。前列腺癌相对于肝癌、肺癌,是一种相对温和的癌症,发展缓慢、愈后良好。有些前列腺癌,如果确定为中低危的分型,基本上不治疗也有十来年的生存时间。假如病人已是八九十岁高龄,可以不做手术;如果病人才五六十岁,那就需要积极治疗,防止肿瘤恶化或者转移。
韩老先生的前列腺癌属于早期。早期的前列腺癌,比较温和,肿瘤很小,几乎难以察觉。如果病人本身身体健康,即使患有这种癌症,预期寿命也在10年以上。
日前,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团队在《新英格兰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他们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与观察治疗相比,手术切除前列腺对早期前列腺癌患者并没有明显益处,反而可能造成尿失禁、勃起障碍等并发症。这项研究可能会使前列腺癌患者,特别是早期病人,更难做出是否手术的选择。
此外,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也曾做过类似调查。他们从1994年开始,招募了731位早期前列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手术组,并跟踪调查。到2014年,有468人死亡,具体来看,手术组有61.3%的患者死亡,观察组有66.8%的患者死亡,两者全因死亡率相差5.5%。死亡患者中,完全归因于前列腺癌的死者,手术组占4.9%,观察组占6%,两者仅差1.1%。研究人员认为,虽然手术组有略微优势,但这点差异没统计学意义。在长期随访中,相对观察组,手术组患者常常抱怨手术带来的不适,集中在尿失禁和性功能失常。
但是,徐克成教授同时强调,盲目选择观察治疗,放弃根治机会,并不理智。当然,医生要把风险讲清楚,最终决定权在患者。
有没有更好的选择呢?“优选纳米刀。”徐克成介绍,这是一种全新的肿瘤消融技术,它通过释放高压脉冲在肿瘤细胞上形成纳米级永久性穿孔,破坏细胞内平衡,使细胞快速凋亡,因此纳米刀在医术上也称为不可逆性电穿孔。“从保证生活质量上看,纳米刀治疗不损伤血管神经、脏器,对尿道损害小,同时能保全男性的性功能,这是一种微创手术。”
徐克成表示,还可以选择冷冻消融术或者放射性粒子植入。同时建议韩老先生如果可以的话,吸氢气。“氢气不仅能改善人的焦虑情绪,舒缓身心,对癌症治疗也有积极的作用。”
徐克成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暨南大学附属复大肿瘤医院荣誉总院长、国内著名消化病专家和肿瘤治疗专家。
早年从事消化病、肿瘤肝癌和胰腺癌临床和研究,主编中国最早的消化病专著《消化病现代治疗》和中国第一本胰腺病专著《临床胰腺病学》。近年,潜心研究以冷冻消融为主的肿瘤微创治疗和以免疫、中西医结合为中心的肿瘤康复治疗,主编专著9本,其中主编中国第一本《肿瘤冷冻治疗学》和中国第一本《肿瘤消融新技术:不可逆性电穿孔》,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涉及肿瘤消融和免疫治疗的SCI论文100余篇。国际冷冻治疗学会(ISC)名誉主席,亚洲冷冻治疗学会法人和名誉主席。中国卫生系统最高荣誉“白求恩奖章”获得者,获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编著肿瘤科普读物:《非常故事》《我与癌症患者讲实话》《跟着我抗癌》《与癌共存》《践行中国式控癌》等。
南都讯 记者王道斌 通讯员黄晓蓉 胰腺癌素有癌症之王的称号,前期非常隐匿,后期非常凶险。肿瘤一旦生长在肝门位置附近,传统外科手术还无法触及,令患者痛苦不堪。但在使用微创介入的方式,将带有冷消融或热消融的探针深入到肿瘤部位后,却能很好的解决这些手术禁区的问题,将癌肿瘤消除,并延长患者的生命。
据悉,该技术自2015年登陆我国,率先在广州暨大附属复大肿瘤医院得到应用后,迄今已有数百例晚期胰腺癌患者通过这一手术获益,平均生存期达1年半左右,较以往传统的放化疗延长了半年多时间。
18日,由广州抗癌协会和暨南大学附属复大肿瘤医院主办的“前沿 聚焦 转化2019纳米刀肿瘤消融学术论坛暨全国百场纳米刀技术交流、公益义诊启动仪式”在广州隆重举行,来自国内外的100多名医疗界代表参加了这次学术盛会。国内诸多著名的肿瘤专家共同探讨肿瘤纳米刀消融技术与精准医学的最新进展。
在这次盛会上,还举行了全国百场公益义诊活动启动仪式,宣布从2019年5月18日起,广州抗癌协会将携手中国抗癌协会、暨南大学附属复大肿瘤医院,在全国举办百场纳米刀技术交流、公益义诊活动,组织肿瘤专家分批分赴广东省各县市和其他省市开展系列活动。
据了解,胰腺癌和肝癌等恶性程度高的消化系统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是中晚期,只有不到20%的患者能够接受手术治疗,其他80%的患者多采用放疗和化疗,但总体疗效不令人满意。
这部分不能从传统治疗中受益的患者何去何从?这一直是肿瘤治疗界的“大石”。而纳米刀消融是世界上治疗晚期胰腺癌和肝癌的最前沿技术,它的出现极大地弥补了临床上治疗的不足,给晚期胰腺癌和肝癌病人带来了新的希望。
2011年10月美国FDA正式批准纳米刀应用于临床,同年12月欧盟批准应用于临床。2015年6月中国正式批准该技术应用于临床,暨南大学附属复大肿瘤医院是中国内地首家应用纳米刀设备的医院。
复大肿瘤医院院长罗荣城表示,本次会议主要是为肝胆胰肿瘤学界搭建学术交流和共享创新的平台,展示纳米刀消融技术及肿瘤精准医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通过对该领域诊疗指南的解读和新理念新模式的研讨,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暨南大学附属复大肿瘤医院做了中国首例纳米刀手术,在纳米刀应用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曾发表过国内第一篇论文和第一部专著,其纳米刀论文数及开展例数均居亚洲首位。因此,本次大会特意邀请了其肿瘤微创消融团队的学科带头人牛立志教授作了“纳米刀消融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的专题报告,重点介绍了这项技术的优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于金明说,纳米刀消融治疗肿瘤已获得国际学术界的认可,肿瘤微创消融与放疗、全身系统性治疗的有机结合,对控制局部晚期肝胆胰肿瘤具有很好的增强效果。
肿瘤消融是21世纪肿瘤治疗的重大进展,使许多不能手术切除,或不耐手术的患者获得有效治疗。常用技术有热消融(射频、微波)和冷消融(氩氦刀)。不可逆性电穿孔(纳米刀)是不冷也不热的特殊技术。如果说,“消融”是肿瘤局部治疗的“皇冠”,那么纳米刀则是皇冠上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