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病人晚期止痛,以及癌症晚期止痛效果最好的药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康康不知道女性顺产时的疼痛与男性被踢到蛋蛋时疼痛等级到底相差多少,就想康康也不知道癌症晚期患者的疼痛有多深一样。
有人说,癌症之所以可怕,就在于它给人们带来的巨大伤害,特别是癌症发展到晚期的患者,由于癌细胞多数已经扩散和转移,并发症很多,其中疼痛是最令患者难以忍受的,这种疼痛往往是持续性的疼痛,会严重的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这也是让很多患者丧失了生的信心的原因之一。
癌症为什么会疼痛疼痛是机体受到刺激是的一种主观的感觉,其存在一种生理应答(有些神经系统异常者受刺激时可感觉不到疼痛),同时也还是一种主观的心理体验(比如失意时的心痛)。引起癌症疼痛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
如何缓解疼痛1、机械性疼痛:主要是肿瘤压迫周围神经所致;
2、生物性疼痛:肿瘤细胞释放的物质刺激周围组织神经末梢而引发的疼痛;
3、瘤内压高:有些肿瘤可以在瘤内产生高压力,引起张力性疼痛等。
4、心理暗示:这是患者主观意识上的疼痛,出于对癌症和死亡的恐惧,在某些特定时候,患者心理暗示自己可能要痛了,大脑接受到心理暗示,就产生了心理性的疼痛感。
由于晚期癌症疼痛给患者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及时的缓解患者的疼痛,减轻患者的疼痛,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命极为重要。对于缓解晚期的疼痛,可有以下方法:
1、药物止痛,医学上一般将患者的疼痛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疼痛,根据程度的不同,采用三个阶梯的不同止痛药物,第一梯度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第二梯度以弱阿片类药物为主,第三梯度以强阿片类药物为主。当然这些药物主要是用于麻痹神经,容易上瘾,药物止痛并非长久之计。
2、中医药止痛,对于中医药的去痛止痛作用,相信很多朋友都会认同。采用中医治疗,不仅能减轻患者痛苦,还能抑制癌细胞,防止扩散转移的继续进行,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的信心。
3、心理治疗,鉴于主观思维对疼痛的影响,可通过交谈的方式让患者发现负面情绪,使其保持开朗、豁达的心态。除了能减少心理因素的疼痛外,还能辅助治疗癌症。
相当一部分晚期癌症患者并发全身剧烈疼痛,剧烈的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及抵抗肿瘤肿瘤细胞的免疫力迅速降低。国际上,晚期癌痛病人的镇痛治疗和抗肿瘤治疗处于同等重要位置。大量研究表明,良好的镇痛能明显增强患者体质、免疫力,提高患者治疗肿瘤的信心,能数倍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让患者无痛苦“带癌生存”。目前我国晚期癌痛的治疗以口服或肌注吗啡为主,但镇痛效果差、副作用多,无法为晚期癌痛患者提供良好镇痛。椎管内植入式药物输注系统治疗癌性疼痛是国际上公认治疗晚期癌痛的最佳方案。
所谓植入性硬膜外输注系统, 是在皮下植入一根导管,一端通向脊髓硬膜外腔,另一端接给药泵埋入皮下,药物通过给药泵输入脊髓硬膜外。和传统镇痛方法相比,植入性硬膜外输注系统用药量很少(只是传统给药方法的几十到几百分之一),但其镇痛效果非常强,副作用很少,治疗后患者可以自由行走,饮食起居等日常生活不受影响。该方法创伤很小,费用低廉,病人住院3-5天后即可回家,日常生活完全可以自理。而传统的肌注吗啡等镇痛方法,因为副作用多患者最后均需长期住院治疗,费用高且镇痛效果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机体抵抗肿瘤的能力。
硬膜外植入性输注系统植入术治疗晚期癌性疼痛,包括晚期胰腺癌、直肠癌骨转移、肺癌骨转移、骨转移、腹腔转移等多种晚期癌性疼痛,使许多患者远离癌痛的折磨,无痛苦带癌生存。临床应用表明:植入性硬膜外输注系统能强效镇痛,明显增强患者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患者日常生活完全可以自理,体质明显增强,生存期数倍于采用传统镇痛方法的晚期癌痛患者。
在我国,大多数人都知道晚期癌痛的“三阶梯”治疗方案。但临床事实表明,传统的“三阶梯”治疗方案远远不能给晚期癌痛患者提供满意的镇痛。晚期癌痛的患者需要更进一步的“第四阶梯”治疗方案,而硬膜外植入式药物输注系统是“第四阶梯”治疗方案的最佳选择之一。
所谓癌症疼痛(癌痛),是指癌症、癌症相关性病变及抗癌治疗所致的疼痛。癌症疼痛多为慢性疼痛。晚期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50%-60%,其中三分之一的患者为重度疼痛。但癌痛并不是只发生在晚期癌症患者中,早中期癌症患者同样可能会有癌痛。癌痛是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必须重视癌痛的治疗。
很显然,治疗癌症疼痛最重要也最根本的就是要治疗癌症、控制癌症,比如通过手术、化疗、靶向治疗、放疗、介入等手段治疗肿瘤。如果肿瘤缩小或控制了,疼痛也就会消失或减轻。但有的癌症晚期患者对治疗已经不敏感了,这个时候只能对症止痛治疗。当然,对于那些正在进行癌症治疗的病人,在取得疗效之前,疼痛一直存在,也需要进行止痛治疗。控制癌症疼痛的止痛药物,可以分为三大类。
非阿片类止痛药
主要包括阿司匹林、消炎痛、布洛芬、塞来昔布等非甾体抗炎镇痛药,适用于轻度疼痛,这都是日常感冒头痛时会用到的那些药。很多感冒药里含有这些止痛药成分,而这些止痛药很多是非处方药。一般比较安全,副作用也比较轻。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很多人长时间用这类止痛药,或是大剂量用,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这类止痛药只适合短时间使用,如果需要长时间使用,或者疼痛剧烈,应该找专科医生升级止痛药。
阿片类止痛药
分为两类。一是弱阿片类,如可待因、曲马多、强痛定等,适用于轻至中度疼痛;二是强阿片类,如吗啡、美沙酮、芬太尼、吗啡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等。这类药被很多人认为是“毒品”,担心上瘾,因而不敢使用。如果是一个健康,或仅仅是轻度疼痛的人,无缘无故用这类强阿片类止痛药,这是滥用,可能成瘾。但用于治疗的癌症病人的疼痛,目的是为了止痛,而不是为了获取所谓的刺激感,就无需担心上瘾的问题。从根本上说,对于中重度癌症疼痛,阿片类药物才是更有效也是更安全的。阿片类药物最主要的副作用是便秘,要配合使用通便药,在饮食结构上也要注意调整。
辅助药物
可以辅助止痛,增加止痛药的止痛效果。如抗惊厥药卡马西平可以帮助缓解烧灼样神经痛或刺痛;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可以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并起到镇痛作用;抗焦虑药如安定,可以起到镇静和帮助睡眠的作用,缓解病人的焦虑;而皮质醇类的药如强的松更是有多重作用,对缓解神经压迫很有帮助。如果合理使用这些辅助药物,有时候可以明显提高止痛效果,甚至起到关键作用。癌痛治疗的任何阶段都可以根据病情选择使用辅助用药。疼痛无须忍受,改变观念,规范治疗,癌痛多数可以得到控制。
止痛药要吃够量
很多人认为,止痛药吃到疼痛“能忍”就行了,再多吃反而不好或以后会不管用。但其实这一观点是错误的。疼痛感觉原本是躯体告知我们出现损伤的一种警示,它本是人类一种避免伤害的自我保护能力,这就是被称为急性疼痛的意义所在。但是,“疼痛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性下降”就是每个慢性疼痛患者都会经历过的:睡不好、吃不好、情绪不好、身体越来越弱、免疫力低下等等问题。这样的病人很难接受抗肿瘤治疗,而且易于复发转移或合并带状疱疹等各类感染。因此把镇痛药按时、吃够量是很重要的。
什么是吃够量?不用“忍痛”才是吃够量。为什么会有止痛药越吃越多的病人?是不是止痛药吃多了会不管用了?不是的。正是因为很多病人忍痛,不肯把药吃够量才导致疼痛的恶性循环持续存在,疼痛越来越重,需要的止痛药也会越来越多,疼痛的性质越来越复杂,才会看到单用一两种镇痛药物的疗效下降。所以,越是不肯把止痛药吃够量的人,反而后来越吃越多,而能够按时按量服药把疼痛控制住的病人,则不会出现经常加药或疼痛加重的情况
编者按:恶性肿瘤晚期的患者往往需要忍受令人绝望的疼痛。很多晚期癌症患者常常哀求医生,虽然知道癌症是目前医学尚不能解决的重症疾病之一,“但是能不能别让我疼?”随着医学手段的进步,这个愿望是完全能够实现的。在世界镇痛日、中国镇痛周来临之际,我们请来专业医师介绍一下如何让晚期癌症患者活得更有质量、更有尊严。
1 愈六成晚期肿瘤患者咬牙忍痛
癌症已经成为当今人类必须要面对的疾病之一。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癌症的发病率正在逐年提高。据《临床肿瘤杂志》(CA Cancer J Clin)公布的数据,2015年中国新发癌症患者429.2万例,同时有281.4万例患者因为癌症死亡。由此可见,癌症已经不能算作罕见疾病,而是人类社会必须要面对的医学和社会问题。
癌性疼痛是伴随癌症患者的主要症状,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造成的患者身心疼痛性疾病。癌痛的出现,主要是因为肿瘤的发生发展对周围组织造成了影响,导致神经压迫和组织损伤。它与疾病的产生部位、产生原因及病理特点都有关联,并且会伴随肿瘤的病情进展而随时变化。癌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患者家庭的生活质量。
据统计,64%的晚期肿瘤患者会经历癌痛,而且癌痛患者大多伴有严重的心理学改变。除了癌症本身导致的身体损害,他们还要忍受对疾病的恐惧、社会的歧视等。因此,从广义上说,几乎所有的癌症患者都在经受疼痛困扰,不仅是身体上的疼痛,还包括心理上的疼痛。如何对癌症患者有效镇痛、提高生活质量,是医护人员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2 药物镇痛有三个阶梯
1982年,在意大利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大会上,与会人员针对癌性疼痛治疗达成一致,认为应利用现有的镇痛药物和对癌症疼痛的认识,使大多数癌症病人达到无痛,并根据现有疼痛药物提出了“三阶梯药物止痛治疗”。三阶梯药物止痛治疗按不同的疼痛等级,对癌症患者给予不同类型的止痛药,现在仍被认可。
1.轻度疼痛:建议采用第一阶梯非甾体类止痛药物(NSAIDs),代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双氯芬酸钠、布洛芬等。其作用机制是消除疼痛部位局部的无菌性炎症,减少神经刺激以止痛。此类药物也可以作为二、三阶梯的辅助用药,此类药物对胃肠道、循环系统、血液系统副作用较多,且有封顶效应。
2.中度疼痛:建议采用第二阶梯弱阿片类止痛药物以及联合使用第一阶梯药物,代表药物包括可待因、曲马多、泰勒宁等药物。这些药物常是弱阿片制剂和非甾体类药物的复合制剂,对消化道等的副作用相对较少。
3.重度疼痛:建议采用第三阶梯阿片类止痛药物,代表药物包括吗啡及其缓释片、羟考酮及其缓释片、芬太尼贴剂等。阿片类药物是人类发现的最强的止痛药物,直接作用于脑内阿片受体,起到强效镇痛作用。但是过量使用会出现便秘、尿潴留甚至呼吸抑制等副作用。为了合理镇痛,可适当加用第一阶梯或第二阶梯药物,以最大程度减轻单种药物的副作用。
三阶梯用药强调从非阿片类药物,逐渐进行药物升级,增加了用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患者在用药的同时要注意避免过度用药。有位癌症患者刚刚诊断为癌症,在没有明显疼痛的情况下,因恐惧疼痛的发生,利用各种途径寻找到一盒曲马多缓释片,服用后出现剧烈恶心、呕吐、昏睡,及时就诊停药后缓解。镇痛药的服用不是越强越好,应根据癌性疼痛程度选择合适的止痛药物。
因为害怕成瘾而不敢口服镇痛药物,是另一个需要避免的极端。对于癌痛患者来说,镇痛药的使用是没有极量限制的,只有能更好地控制疼痛,患者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应用了三阶梯治疗,仍有20%-30%的患者疼痛控制不佳。这与药物应用的依赖性、耐受性及药物副作用的限制性有关。因此,药物治疗效果较差或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的患者,应及时调整治疗方式,改用放化疗及微创等治疗方法镇痛。
3 除了服药,这些手段也能镇痛
放化疗是针对肿瘤治疗的比较有效的方法,既可以治疗肿瘤本身、防止肿瘤扩散,又能减轻癌性疼痛。放化疗是放疗和化疗的总称。放疗指的是应用放射线的方式将癌细胞杀灭,化疗指的是应用化学药物将癌细胞杀灭。放化疗对癌细胞的抑制具有良好的作用,但是在摧毁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损害人体内好的细胞,因此放化疗的副作用及全身毒性问题不容忽视。
如果药物治疗和放化疗治疗效果都不理想,还可以采用微创介入治疗。微创介入治疗也被称为癌性疼痛治疗的第四阶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微创介入镇痛治疗主要有神经射频消融术和吗啡泵植入术。
神经射频消融技术可缓解原发及转移性骨癌痛及实体肿瘤疼痛,这种方法通过对肿瘤或神经组织进行热凝、消融,阻断痛觉传导,抑制肿瘤细胞活性及肿瘤细胞释放的神经刺激因子,实现瘤体减压、缩小、减轻疼痛的目的。
对于原发性肿瘤伴全身转移或非实体性肿瘤的患者,射频消融技术可能起不到很好的疼痛范围覆盖和治疗作用,鞘内吗啡泵植入术则可以有效地解决疼痛问题。鞘内吗啡泵植入术被喻为“治疗晚期癌痛的核武器”。其原理是直接在中枢神经系统蛛网膜下腔置入导管,通过导管输入吗啡类药物。这种给药方式避免了口服或肌肉注射后的全身代谢作用。传统的口服和肌肉注射类吗啡药物,经过身体的代谢之后,只有三百到五百分之一能够进入到蛛网膜下腔,真正起到镇痛作用。而蛛网膜下腔导管的鞘内给药只需要给予传统药量的三百分之一,就可以起到同等的镇痛作用。而由于药量的减少,副作用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避免。例如患者原来每天口服300mg吗啡镇痛,通过鞘内给药装置,只需要给予1mg就可以有效镇痛,解决了患者口服给药困难、副作用多的弊端。
近年来,医学界还有一些手段可以让癌症患者免受疼痛的困扰。对于胰腺癌、肝癌、胃肠道癌等腹部肿瘤,临床上已经广泛采用腹部神经丛毁损的方式来治疗腹部肿瘤疼痛。此外,还新出现了一种CT引导下肿瘤内粒子I125植入的方法,可进行肿瘤瘤体的局部放射治疗。这种方法通过可控制的射线剂量来达到控制疼痛的目的。但这种方法对于肿瘤的性质、病灶位置有较高的限制性。
4 缓解不良情绪亦有效
如前所述,对于癌症及癌性疼痛的治疗,目前临床上已经有多种方法,但在医学治疗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癌性疼痛患者的心理需求。长时间的疼痛状态会降低患者的身体机能和抗病能力,更会造成“病入膏肓”的不良心理暗示。如果患者对病情的恶化感到不安,就会有烦躁、恐惧、焦虑、抑郁、愤怒、孤独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也会引起或加重疼痛。
对于癌症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需要家庭、社会的关心和呵护,而不是恐惧甚至是家庭、社会隔离。目前部分医院已经成立临床关怀病房,参与科室包括肿瘤科、疼痛科、介入科、心理科等。临床关怀病房不仅能给予患者充分的医疗呵护,还能维护患者尊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是目前进行癌症及癌性疼痛患者治疗的有效方式。
(作者:宣武医院疼痛科副主任医师)
原标题:晚期癌痛不必强忍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唐元章
流程编辑:u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