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有哪些症状前兆,以及宫颈癌术后并发症有哪些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20种癌症的20种典型表现
一旦出现这些表现,要高度重视:
脑瘤:头痛、喷射性呕吐、视盘水肿视力减退,是脑瘤颅内压增高“三联症”。
口腔癌:久治不愈的口腔溃疡,要特别警惕口腔癌。
鼻咽癌:回吸性涕血。
肺癌:阵发性刺激性干咳、血痰。
胸腺瘤:重症肌无力。
食管癌:进行性吞咽困难。
胃癌:进行性加重的上腹部疼痛、呕吐、呕血或黑便。
结直肠癌:肠刺激症状和排便习惯改变(便频、腹泻或便秘、有时便秘与腹泻交替、里急后重常有便意、肛门坠胀感)、便血。
胰腺癌:腰背酸痛、腹痛、黄疸、消瘦。
肝癌、胆囊癌和胆管癌:右上腹痛,右上腹包块、黄疸。
乳腺癌:乳房无痛性并进行性生长的包块、乳头改变、腋下肿大淋巴结。
宫颈癌、子宫癌:接触性阴道出血或不规则阴道出血,尤其是绝经后。
卵巢癌:腹胀、下腹部包块、腹水。
肾癌:血尿、腰痛、腹部肿块,是肾癌“三联征”。
膀胱癌:无痛性肉眼血尿。
前列腺癌:尿频尿急、排尿不尽、不断、费力等。
睾丸癌:睾丸逐渐增大的无痛性肿块。
淋巴瘤:无痛性淋巴结增大、酒精痛、盗汗、发热、体重下降、皮肤瘙痒。
骨肿瘤:不明原因骨痛、无外伤病理性骨折。
黑色素瘤:色素痣发生异常变化。
以上列举的是一些常见癌症的典型症状表现。但要注意的是,症状表现只是参考,只是提示你要去医院进一步检查,而不是仅仅根据症状表现就认为是得了某种癌症,那是不可靠的,会增加不必要的烦恼和焦虑。不过,如果出现以上这些较为典型的表现,你还不重视,则可能错失诊治时机。
● 癌症的3个身体求救信号
除了上文中所提那20种癌症的典型症状,患癌后身体也会发出求救信号。很多癌症往往发现就是晚期,若身体出现以下表现,记得尽快就医!
1. 短时间内突然不明原因消瘦,癌症中晚期导致的消耗会让体重迅速下降。
2. 长期低烧,一般不超过38℃,普通治疗一直不见效。
3.排除食物药物等因素,总出现不明原因的黑便。
● 怎样才能尽可能避免惹癌上身?
1.必须彻底戒烟。吸烟是对健康危害最大的不良生活方式,必须坚决戒除。
2.不喝酒或偶尔少量适度喝酒。
3.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超重和肥胖。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BMI)是世界公认的一种评定肥胖程度的分级方法,计算方法是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即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按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BMI指数18.5~24.9属正常健康体重,低于18.5为低体重,25~29.9为超重,大于和等于30为严重超重或肥胖。应将体重控制在健康的BMI范围之内的低值。
4.坚持运动,避免久坐。久坐缺乏运动,带来超重肥胖问题,增加结直肠癌等多种癌症发生风险。
5.保证必要的睡眠时间,作息要规律,避免熬夜。另外,睡觉时不要开灯。
6.避免不合理的饮食习惯。要均衡饮食,不偏食,五谷杂粮、肉类蔬菜水果都要食用,要避免和减少吃垃圾食品,包括街头油炸类食品。
7.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蔬菜水果的品种、颜色都要多样化,每天最好吃5种以上不同的蔬菜水果。
8.肉类摄取要适量,以鱼肉等白肉为主,少吃猪、牛、羊肉等红肉。避免或尽量少食用加工肉品如香肠、火腿培根、咸肉、腊肉等。
9.饮食规律,一定吃早餐,不暴饮暴食,饮食不过量,不吃得过饱。
10.不要以饮料代替喝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白开水最理想。
11.不要吃得太咸,限制每天盐的摄入量,不吃或少吃腌制食品。
12.避免饮食饮水过热过烫。
13.尽量分餐,不要共用碗筷毛巾等餐饮和生活用品,注意做好个人卫生防护,以减少或避免幽门螺杆菌等的感染。
14.避免过劳,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15.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不要憋小便。
16.避免多个性伴侣,勿滥性,尽量减少婚前性行为、婚外性行为等不安全性行为。
17.减少或避免职业性致癌环境的暴露,采取必要的职业暴露保护措施。
18.避免日光照射过度。晒太阳要适度,过犹不及。
19.远离焦虑,学会减压放松,不要长期处在焦虑和精神高压之中。
20.防控乙肝(HBV)丙肝(HCV)感染,接种乙肝疫苗;防控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适龄人群可接种HPV疫苗;预防幽门螺杆菌(HP)感染并视情况清除HP治疗;规范处理癌前状态(癌前疾病,癌前病变);极少数高危人群可视情况考虑化学干预甚至极个别考虑预防性手术。
癌症已经是常见病多发病,人活一辈子,得癌症的概率确实不小。不过也不必谈癌色变,总体上癌症还是可防可治的。
最后,小医同学提醒大家,想要降低患癌风险概率,从个体角度,最主要的就是改变不良生活和行为方式以及饮食习惯。从细节着手,坚持做到,不抱侥幸心理,少一个危险因素,就少一份风险。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撰文:小医同学 | 指导专家:潘战和(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
【国际范 影响力】
同济医院2000年在国内率先提出“创建国际一流医院”的目标。医院立足亚洲,面向世界,在推进健康中国、推动促进人类健康提出许多富有价值的“同济方案”,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8年 3月底,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医院马丁教授在国际顶级盛会2018年美国妇科肿瘤学年会上,首次对外公布一项中国宫颈癌III期前瞻性临床研究结果,该研究引发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
马丁院士团队在2018年美国妇科肿瘤学年会(右二为马丁)
术后用辅助化疗代替国际标准的同步放化疗,疗效不变,宫颈癌患者切除子宫后仍可保留卵巢内分泌功能。
“没想到切除了子宫,我还能做女人,跟正常人一样生活。”湖北监利42岁的张女士(化名)就是这项研究成果的受益者。五年前,张女士因患宫颈癌切除了子宫,术后需要进行同步放化疗,她再三请求医生,尽最大努力帮她保留卵巢功能。张女士就诊时,马丁院士团队开展的术后辅助化疗研究初步结果显示效果良好。最后治疗很成功,五年过去了,通过定期复查不仅恢复良好,而且因为保留了女性内分泌功能,张女士还能跟同龄人一样生活,每年她都不忘给马院士寄感谢信。
辅助化疗代替放化疗,意味着什么
根据国际指南,宫颈癌患者如果存在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等高危复发因素,切除子宫后需进行同步放化疗。而手术即使保留卵巢器官,放疗仍会对女性卵巢的内分泌功能有毁灭性损伤,尤其对于40岁到45岁左右的患者,易提前出现燥热、盗汗、失眠、脾气暴躁等更年期状况,还易导致阴道挛缩、性生活障碍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除此以外,放疗还可造成盆腔纤维化、放射性肠炎、膀胱炎甚至肠瘘、尿瘘等严重远期并发症。
“成功的治疗不仅仅是延长生命,更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带着这个信念,面对国际标准,马丁院士选择探索、挑战。
经过6年的研究,357例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分析,初步结果发现,具有高危复发因素的宫颈癌患者在切除子宫后,采用“辅助化疗”的远期生存率非劣于国际标准推荐的“同步放化疗”,同时还能避免放疗对患者盆腔脏器的损害,保留了卵巢内分泌功能,极大提升了女性生活质量。
未来将向全球提供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数据
“不局限于延长生命,更关注病人的生活质量。这项研究工作非常有意义。”美国肿瘤学研究所妇科项目组医学主任、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妇科肿瘤学家Bradley J. Monk教授评价。
马丁院士:“过去的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指南推荐大多是源自国外的临床研究,实际上亚洲是宫颈癌发病的最高地区,尤其中国的病例约占三分之一左右,所以做宫颈癌的临床研究,中国是最有发言权也是最迫切的。”
目前,中国研究提供给国际指南的数据不到5%。2010年,马丁院士倡导牵头了中国中东南地区妇科肿瘤协作组,致力于开展妇科肿瘤多中心临床研究。此次研究数据正是多中心协作的结果。马丁院士谈到,“这项研究对于宫颈癌患者意义重大,相信在全球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力,我们希望把我们的治疗方案作为A级证据推到国际指南,让全世界的患者都可以从中受益。”
为宫颈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
这不是马丁教授第一次在宫颈癌治疗领域进行创新研究。今年61岁的马丁院士从事肿瘤研究30余年,除了关注疗效,他思考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创新技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十多年前,患者一旦发现宫颈恶性肿瘤,即使分期较早,常规手术方法都需切除子宫,以免病灶进一步发展威胁生命。这样一来,对未生育的年轻患者是一个双重打击,因为这意味着将永远失去做妈妈的权利。
基于此,马丁院士团队正在进行一项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将相对早期的宫颈癌患者给予新辅助化疗,病灶肉眼消失或明显缩小后仅做局切,保留子宫,达到保留患者生育功能的目的。目前已有27余例患者成功接受该治疗,并有12余位早期宫颈癌患者产下健康婴儿,术后定期复查恢复良好。
“过去都是回顾的分散病例,现在希望通过前瞻性临床多中心单臂研究来证实这个假设,如果能够成功,则是一件非常振奋人心的事情。因为这对每一个早期宫颈癌患者都是有意义巨大的,不仅保留了生命,而且仍具有生育健康婴儿的权利。”马丁院士憧憬着未来能有更多患者能从中受益。
(李孜)